朗读
l 1、什么是朗读
朗读是把书面语言转化为口头语言,把无声语言转化为有声语言的一种创作活动。朗读的过程就是书面语言口语化,无声语言有声化的过程。
朗诵是口语交际的一种重要形式。朗诵不仅可以提高阅读能力,增强艺术鉴赏,更为重要的是,通过朗诵,大者可以陶冶性情,开阔胸怀,文明言行,增强理解;小者,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,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。因此,要想成为口语表述与交际的高手,就不能漠视朗诵。
也就是朗读者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音塑造形象,反映生活,说明道理,再现作者思想感情的再创造过程。在“普通话水平测试”中,朗读是对应试者普通话运用能力的一种综合检测形式。
2、朗读的要求
⑴、正确、深入的理解作品
⑵、深刻、细致的感受作品
⑶、丰富、逼真的想象
逐字逐句地读,毫无遗漏,多读几遍就能达到全面熟悉作品的目的。
3、朗读必须在以下几方面下功夫作用
⑴注意普通话和自己方言在语音上的差异 。
⑵注意多音字的读音。
⑶注意由字形相近或由偏旁类推引起的误读。
⑷注意异读词的读音。
l 二、朗读的基本表达手段(技巧)
朗读时,一方面要深刻透彻地把握作品的内容,另一方面。要合理地运用各种艺术手段,准确地表达作品的内在含义。常用的基本表达手段有:停顿、重音、语速、句调。
l 1、 停顿
停顿是指朗读过程中声音的断和连。朗读时,有些句子较短,按书面标点停顿就可以。有些句子较长,结构也较复杂,句中虽没有标点符号,但为了表达清楚意思,中途也可以作些短暂的停顿。但如果停顿不当就会破坏句子的结构,这就叫读破句。朗读测试中忌读破句,应试者要格外注意。正确的停顿有以下几种类型:
l ⑴标点符号停顿。标点符号的停顿规律一般是:句号、问号、感叹号、省略号停顿略长于分号、破折号、连接号;分号、破折号、连接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逗号、冒号;逗号、冒号的停顿时间又长于顿号、间隔号。
l 例:正象达尔文发现有机界发展规律一样,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,即历来为纷繁复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的一个简单事实:///人们首先必须吃、喝、住、穿,/然后才能从事政治、科学、艺术、宗教等等;//所以,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,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阶段,便构成了基础,人们的国家制度,法的观点、艺术以至宗教观念,/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,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。而不是象过去那样做得相反。 (恩格斯《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》)
l 注意:这段中凡是有标点的地方,朗读时都必须停顿,而且要根据不同的点号,实行长短不同的停顿。